斜槓時刻▪️7:解暈船最快的方式是告白
當不怕被拒絕時,你就能提出任何要求・設立邊界的重要性・一年創辦 12 間「新創」・用 Monica 快速看懂 Youtube 影片.AppWorks#30 & Google for Startup Cloud
猶豫就會敗北,真心就會白給,追一個女孩最好的方式,是下一個 。
解暈船最快的方式是告白
江南第一深情 - 童錦程說過:「猶豫就會敗北,真心就會白給,追一個女生最好的方式,是下一個」。這句話聽起來冷酷,卻道出了感情中一廂情願的本質。在感情中,暈船的核心問題在於內耗。
明明理性早已知道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追逐,卻還是忍不住反覆幻想:「如果對方也喜歡我怎麼辦?」「我們能不能有機會在一起?」這些假設不僅耗費時間和精力,更讓人陷入一種停滯的狀態。而最簡單的解決方式,就是告白。一旦說出口,模糊的期待瞬間變成了清晰的答案,無論結果如何,你都能擺脫內心的內耗,專注於下一步的生活。
這樣的邏輯同樣適用於創業。我們時常陷入對結果的猜測與不安:投資人會不會拒絕?市場會不會不接受我的產品?這些恐懼和內心戲,正是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阻礙。其實理性上我們知道,每個創業者都會面對拒絕,這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。然而,內心卻常被「如果」困住:如果這次提案被駁回怎麼辦?如果客戶不買單怎麼辦?
小海報第 42 期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:當不怕被拒絕時,你就能提出任何要求。
Once you are ok with people telling you ‘no’, you can ask for whatever you want.
(Make reality say no to you.)
這句話的意思是,一旦你能接受別人對你說「不」的話,你就可以提出任何你想要的要求。最人盡皆知的創業故事,莫過於 Steve Jobs 在 12 歲的時候打電話跟 HP 要零件。他曾說過,真正的區別在於那些主動行動的人,因為只有願意去爭取並接受失敗,才能抓住機會。
創業就像感情中的告白,只有主動提出需求,才能獲得明確的答案。當你願意接受拒絕的可能性時,你就不再消耗自己在無用的假設中。拒絕並不代表你的價值低落,而是市場對你的產品或策略的反饋。每一次拒絕都是一次調整方向的機會,讓你更接近真正的需求與成功。
讓現實拒絕你,不要自己預設結果、預設對方的反應,自我設限,而是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或想法。無論是感情還是創業,直面挑戰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。逃避或內耗只會讓你停滯不前,而勇於行動,即使聽到「不」,也比在假設中徘徊更有價值。
小海報同時也提到,百萬美元週末這本書提到的咖啡挑戰在於練習提出要求(即使被拒絕),而不是自己打消念頭。開始被拒絕幾次,你會意識到這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糕。這是你打造百萬美元企業的重要一步。
設立邊界的重要性
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別人不尊重你呢?因為你沒有設定邊界,常常一再退讓。
在成功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知名技術強者 Jserv 曾經說過:
每個人對認識的定義不一樣
這句話揭示了人際互動中的多樣性與主觀性。有些人認為認識只是簡單的互動,例如知道對方的名字、聊過幾次天;但也有人認為,只有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或長期的共同經驗,才能算是真正的認識。然而,這種差異往往導致人際關係中的模糊互動,消耗彼此的時間與情感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果斷地設定邊界,表達自己真正的所欲與不欲,成為保護自己的關鍵。
模糊的互動很常見,比如「養魚」,即一方刻意不明確關係的性質,讓另一方對未來抱有期待,但自己並未投入更多行動;或者隱瞞自己的情感狀態,讓對方誤以為關係可以更進一步。這些行為看似無害,但實際上往往耗費另一方大量的時間與精力,卻無法建立實質價值。這樣的情境不僅限於情感互動,甚至也會出現在友情或職場合作中,讓人感到困惑甚至挫敗。
對於這樣的模糊關係,與其停留在「朋友」的曖昧地帶,不如果斷地選擇:要麼是戀人,要麼是陌生人。這並非現實,清晰的選擇能避免時間與情感的浪費,讓彼此都獲得應有的尊重。當對方試圖將你留在模糊的「朋友」框架中,但你對這段關係有更高的期待時,你可以坦率地展示意圖:「我希望我們的關係是有進一步可能性的,如果不是,那我可能會選擇退出,把精力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。」這樣的果斷態度,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,也給了對方明確的選擇空間。
果斷地設立邊界,是展示個人價值的重要方式。當你清楚表達自己的期待與底線時,不僅能避免被模糊的互動拖累,還能吸引那些真正尊重你價值觀的人。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合作中,果斷的選擇都能幫助你專注於值得投入的關係。例如,在工作合作中,如果一段關係無法在短期內帶來實際價值,就應該考慮果斷放手,將時間與資源投入到更重要的目標上。
時間與精力是最寶貴的資源,模糊的互動是對這些資源的浪費。學會分析每段關係是否值得投入,並果斷地設定邊界,是提升效率與生活質量的關鍵。對那些無法提供清晰回應或承諾的人,不妨減少投入,把精力專注於那些真正能帶來正向價值的人與事。
你需要不斷審視每個人的貢獻,否則是對真正投入的人的不公平
在創業中,這樣的邊界感同樣重要。例如,有些正在全職工作的人表示想要加入你的團隊,但並沒有真正投入,處於一種觀望、隨時能走的狀態。這樣的成員不如果斷放手,因為他們的猶豫不決會影響團隊的整體進展。
又或是,合作夥伴或投資人可能對關係有不同的期待,如果沒有清楚的溝通,容易導致責任模糊與資源浪費。例如,在一段潛在合作中,可以果斷地設定目標與期限:「如果三個月內無法看到具體進展,我會選擇暫停合作,把資源投入到其他專案中。」這樣的態度既尊重對方,也能幫助自己高效管理資源。拒絕模糊的「朋友式」合作,選擇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夥伴,才是對時間與精力最好的保護。
無論是情感還是創業,果斷地設定邊界,明確自己的所欲與不欲,是提升關係質量與效率的關鍵。那些能接受你邊界的人,才是真正值得你投入的人;而那些無法接受的人,則是在提醒你這段關係需要被重新評估。清晰的選擇與果斷的態度,能讓你在人際互動與事業中,專注於那些真正重要的人與事。
當你學會為自己設立邊界,你會發現,真正珍惜你價值的人,才是你應該全力以赴的對象。
一年創辦十二間新創
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,AI 寫程式的能力已經逐漸強大,這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能不顧運工程師創業的可能性,尤其是對於一人公司(或稱「小型創業」)的興趣愈來愈高。前陣子在 Makerkit 的 Discord 中,便看到人提到他開始了六個月用 Makerkit 打造六間新創的挑戰,這其實源自於 Pieter Levels的「12個月12個新創」概念,才去找了這篇文章看。
Levels 是一位荷蘭的創業家,在 2014 年因為他對創業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恐懼深感焦慮,於是決定以極簡的資源,快速啟動並測試各種商業點子。透過極端的「一個月」時間迫使所有創業者去正視大部分的新創都可能以失敗收場。
當你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做一件「新創」,你該如何決定你要做什麼事?該投入哪些?投入多少?最重要的是,什麼時候該收手?
只是這裡的新創並非我們習以為常的新創。Levels 將「 Startup」定義為「生產出能夠快速成長的產品」,並希望在一個月內找到「市場與產品的契合度」( Market-product fit ),而非真正的新創公司,所以沒有人放大檢視這些產品最終究竟合不合格( 事實上最後只進展到 8 項)。
要深入了解這位不雇用任何員工的獨立開發者,推薦閱讀「12 個月 12 個新創」的前世今生:荷蘭青年 Pieter Levels ,用創業直擊內心的恐懼。
用 Monica 快速看懂 Youtube 影片
YouTube 是現代人吸收新知最便宜、最方便的平台,但它的缺點是內容零散、沒有系統,想要快速消化資訊尤其是非母語的影片,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。有沒有方法可以更快、更有效率地學習呢? 可以用 Monica。
Monica 如何幫助你:
生成逐字稿:透過 AI,自動生成影片的逐字稿,讓你不再因語言障礙錯過任何細節。
重點摘錄:自動抓取影片中每個時刻的重要內容,幫助你快速掌握影片核心。
影片摘要:以濃縮版的內容呈現影片的精華,不必逐字逐句觀看整部影片。
與影片對話:你甚至可以和 Monica 互動,直接向 AI 提問,針對影片內容得到精準解答,就像是直接與講者對話。
Monica 的創業故事
Monica 是 Lucy 的朋友在 AIGC 領域打造的產品,從創業開始短短 10 個月內,他們的功能清單從最早的三列六行演進到如今的階段性成果。團隊以每月 5-6 項功能的迭代速度持續優化,讓 Monica 成為一款 Chrome 擴充功能,以流暢的使用體驗,幫助用戶在瀏覽網頁時輕鬆提升 AI 賦能的效率與思考深度。
即使在今年的艱困環境下,Monica 團隊仍成功完成了一千萬美元的募資,每月活躍用戶數突破千萬,年底更實現現金流轉正。他們從創業初期就專注於商業模式的驗證,穩扎穩打,憑藉產品口碑低調前行,全球用戶已超過千萬。
AppWorks#30 & Google for Startup Cloud
開始跑台灣公司的登記,其實應該要早點跑才對。發現有法律實體,在台灣滿多資源可以申請的,比如說想做 AI Agent ,有 Google for Startup Cloud Program 可以拿 Google 12 個月 workspace 免費額度,兩年內獲得價值最高 $20 萬美元的 Google Cloud 和 Firebase 抵免額 (AI 新創公司最多 $35 萬美元)。
另外團隊補了能做 Community 跟能做 Engineering 的,開始把手上的 DevOps 工程事務轉出去,讓我可以專心做 AI Agent 的探索。
AppWorks 最近與 Google Cloud 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,AppWorks 加速器內的新創團隊將享有以下由 Google 所提供的福利:
Google Cloud 抵免額:新創團隊可利用抵免額,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實驗、構建和擴展產品業務
豐富的學習資源:包括技術實驗室、專屬工作坊、Google Cloud 專家顧問諮詢,及最新 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,例如 Gemini
專屬 Startup Success Manager:為新創者提供一站式的 Google 支援
Google 產品優惠:包括 Google Workspace(Gmail、雲端硬碟、Meet)、Google Maps Platform 等多項產品的優惠
有興趣的可以申請 AppWorks 加速器 #30: https://bit.ly/4i2gJiA
記得幫我按讚加分享,也記得請我喝杯咖啡,如果有需要,歡迎雇用我當你的暫時技術共同創辦人。有需要可先跟我預約公益時數聊聊。謝謝大家,我們下週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