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要去騙 AI,而不是被 AI 騙!
通常我們討論AI時,大多都是在談論它可能會「騙」我們,或是它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挑戰。但當我在一月份生成式 AI 小聚時,聽到阿信的這句話時,卻震撼不已。這不僅僅是一個動畫創作的技巧,而是對人類與AI之間關係的深刻反思。原來,我們可以主動去引導和操控AI,而不是被它限制,這種方式實在太神奇了!
講者介紹:
阿信 (A-Shin),Pet Pixels Studio 總監,AI影像與影片創作者,並且擔任 Adobe 2024 Make It AI生成應用的客座講師。曾任職陶大偉夢想國的多媒體3D動畫導演,以及電影 CGI 特效監製。作為 CGI 領域的專家,阿信與多家 AI 動畫軟體合作,包括 Kling、Hailuo 和 Luma,並且致力於將創新技術與藝術創作融合。他的 IG: coffee_time_corgi
懂得「騙」AI的關鍵原則
在阿信的分享中,我聽到最具啟發性的部分就是「人要去騙AI,而不是被AI騙」。這不僅是一種創作方法,更是一種心法。了解AI的運作邏輯,才能讓我們在創作中駕馭它,將其變成有力的助手,而不是讓它左右我們的創意。
其中,阿信提到一個關鍵點:AI生成的圖片無法直接用作動畫底圖。這是因為AI生成的圖像通常是完稿圖,姿勢是停留在動作的最終階段,像是「刀砍完」的瞬間,完全缺乏連貫性。因此,要讓AI順利生成動畫,底圖必須是精心設計的起始動作,並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。這樣,AI才能根據這些基礎畫面推測出後續的動作。
默劇手法與短影音策略
阿信還提到,短影音的吸睛時間僅有2秒,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動作時要更加精簡有力。他提到可以運用默劇的手法,強調誇張的肢體語言和戲劇化的表現,以此來快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並清楚傳遞情感與故事。重點是不需要聲音,你也能懂。
實際應用上,動畫起始動作要有衝擊力,例如快速的情緒轉變或戲劇性動作,這樣能立刻吸引觀眾目光。此外,控制節奏感也至關重要:如果5秒鐘內能完成的動作放在15秒的影片中,就會變成慢動作,反之動作太快,AI 就無法預測接下來的動作,那還有這麼長的影片時間怎麼辦?當然就是亂做~
動畫創作的心法
阿信強調,動畫創作的每一張底圖必須兼顧動態邏輯,為後續動作留出發展空間,這樣才能確保AI生成的動作自然流暢。另外,動作設計需要簡潔而戲劇化,避免過於複雜的動態,這樣才能讓短時間內的影片聚焦於核心內容,吸引觀眾。
更重要的是,透過圖層修正來「騙」AI。這樣的處理可以讓AI認為兩張完全不同的圖片在空間深度上是合乎邏輯的,從而生成更自然的動畫。
身為工程師的我真的覺得,好,我知道這東西是怎麼被做出來的,但我不知道居然可以被這樣用!!!這個「騙」真是開了我的眼界,也讓我覺得我在使用 AI 有點太過循規蹈矩,創意不足。
那麼你呢?你有什麼奇淫技巧嗎?留言告訴我!
用法語的邏輯讓 AI 寫程式
如果說各行各業用 AI 寫程式,要我拿出一個典範,我一定會提到 Jenny 的故事。她的經歷完美詮釋了「專業結合技術」的力量,展現了非技術背景人士如何透過 AI 打造工具解決實際問題。
Jenny 是教華語的全職老師、**JL Mandarin School 的**,以前做過總經理的秘書。她念法文系,在加拿大留學的時候開始教書。
演講很有魅力,說話的聲音跟播報員一樣清楚又好聽。後來問她才知道原來她有去上配音的課,她說學配音讓她更了解自己,配音是一種探索自我,發現自己有很多彈性的過程。之前聽周震宇老師在扶輪社例會演講時,也一度起念想要練練發音。
回正題,講個比較讓工程師會 shock 的小故事。
我第一次在 AI 寫 code 讀書會認識 Jenny 的時候,她說她是透過法語的語法來理解程式碼,讓我覺得實在太不可思議了,非常好奇,連連問了許多問題。
她用 Google App Script 做了一些很實用的東西,像是報帳系統、預約系統,還有練習發音的工具。她還覺得用 AI 來寫程式,最大的收穫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教學,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。
她最近想要做台法雙語的童書給台灣的台法家庭,因為市場現在找不到這種書。實作上她遇到一些困難。有興趣的人可以跟她聊聊。
這就是現在的趨勢啦:有了 AI 幫忙寫程式,各行各業的專家都可以自己做想要的工具,不用只能用現成的大型複雜的 SaaS。不過呢,你還是會需要工程師的幫忙,但做些小東西還是可以的。
應該三月會有 AI 寫 code 讀書會,歡迎來玩。
李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
追 AI 工具進展有點花時間,覺得還是讓專家的來。畢竟沒那麼多時間每個工具都玩。找到專家,用專家用的,學專家學的,玩專家玩的, 一直是我的處事哲學。
慕約的 365 AI 訂閱計劃,相當於一個專家企業主幫我嚴選好用工具。買了後有 AI 新知速報
即拿即用的 100 組 AI 工具案例
基礎 3 小時入門課程
每月直播與 Office Hour 慕約信箱專屬會員互動!
你可以在這購買。
當然,時間很多的人可以自己每個都玩。參加 a16z top 100 consumer Gen AI Apps - 大共筆。這是 Albert (應該是北美那邊的 PM)發起的線上讀書會。
近況
準備 1/21 號演講,題目是 AI 代理人與數位皮夾,想提一個白皮書上沒規劃的概念- 授權 AI Agent 代為操作特定任務,。例如,在舞蹈教室應用場景中,民眾可授權 AI Agent 操作教室自行架設的 CRM SaaS 系統,完成多舞會的報名、付款與時間協調。
看歐盟數位皮夾跟台灣數位皮夾規格,打算打造一個讓 AI 代理舞者報名多個社交舞會,做舞伴媒合的 demo。
之前就耳聞東南亞 RD 素質似乎不差,二月份打算透過派遣公司,先用計時制的方式評估看看。
搬到永春,很喜歡這邊的環境。
記得幫我按讚加分享,也記得請我喝杯咖啡,如果有需要,歡迎雇用我當你的暫時技術共同創辦人。有需要可先跟我預約公益時數聊聊。謝謝大家,我們下週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