渴求都在恐懼的另一邊
我們總是腦內小劇場太多,這一期就以死亡咖啡館破題。
死亡咖啡館
有一天在得到 App 上,我聽到上海有一間名為「擺渡人咖啡」的咖啡館。這家咖啡館由殯葬業出資跨界經營,作為一種延伸服務。除了咖啡師,這裡還有一位療癒師,專門與顧客談論生與死的話題,正是殯葬業的一線人員。這裡的咖啡是只送不賣的,想喝的話,你需要與療癒師分享一件跟生死或殯葬業有關的故事。這種形式源自於2004年瑞士的 Bernard Crettaz 提出的「死亡咖啡館」概念,旨在讓人們在線下討論死亡的議題。參與者可以聚在一起討論生死相關的話題,不一定要喝咖啡,也可以進行其他形式的交流。台灣也有類似的活動。
在貝佐斯的《長期主義》中,他提到在做出風險決策時,應該以「最小遺憾」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選擇。也就是說,當你80歲回望過去時,是否會對某些選擇感到遺憾。很多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,往往都會完成一些自我突破,實現那些一輩子想做卻不敢嘗試的事情。那麼,你的突破是什麼呢?
歡迎與我分享。
數位遊牧台灣十一月份小聚
從大學畢業以後,我就已經很習慣遠距工作了,只是沒有真正做到數位遊牧,在不同國家生活。有一天在 IG 上看 Digital Nomad Meetup,想認識更多數位遊牧的人,便參加了。
參加的人數不少,有本身就是數位遊牧的攝影師、設計師、行銷 Agency,動物溝通師、財務管理或是一般上班族,但對轉型數位遊牧感興趣的人。外國人不少、有美國、義大利、伊朗等等,意外的土耳人很多。
活動採用 Speed Dating 方式破冰,方法是給你一個單子,上面有幾個問題,如遠距工作,非遠距工作,一人公司,喜歡咖啡還是茶,喜歡室內活動還是戶外活動,讓你去跟現場不同人聊天,每 2 分鐘換一次對象,然後你在最後的 networking 時間可以自由地去找感興趣的對象,深入聊天。 每個人都有多重身份。
在這場活動中,我認識了四五個人,其中有兩位對用 AI 寫程式特別感興趣,一位是土耳其美女,另一位是義大利華裔男生。我推薦他們參加11月的讀書會和小聚。有趣的是,一位志工名叫Clare,對數位遊牧的生活方式並不感興趣,認為在台灣面對的挑戰已經夠多了。她質疑在其他國家生活和工作的意義,認為旅遊就足以讓她獲得不同的人生經歷。
活動收費是 500 台幣,品質不錯,推薦參加。感興趣的人可以加他們的 IG 。
出國還是留在台灣,這一直是我朋友圈裡經常討論的話題。大家普遍認為海外經歷很珍貴,出國看看不然就會有遺憾。這個問題我也還在思考中,或許人們總是對那些未曾選擇的路懷有幻想。想要探索的渴望和對當下的滿足感之間的矛盾,似乎是每個人都在面對的共同課題。
那麼你呢? 覺得出國比留在台灣好嗎?
認識大量陌生人的策略
我們總是害怕閉門造車,或是恐懼別人對你的想法潑冷水。但是驢是馬,總是要牽到北京才知道。在小紅書時,我看到一個人講了一句話,很有道理:
把手裡的事情放下,出去轉轉,一年沒認識 100 個陌生人,表示沒有成長。
台灣人不太擅長做陌生認識。在大多數場合,台灣人通常會先站在旁邊聽兩個人聊天,等覺得時機合適時,隨口插入幾句對話,聊一會兒後才會自我介紹。以前有個美國同事告訴我,她剛回台灣時,對這種先聊天後報名字的方式感到非常不習慣。
另外,以下是一些在陌生場合快速認識人的技巧:
與異性互動(美女):如果你和對方對到眼,並且她對你微笑,那就是一個上前開口認識的好時機。如果你和她持續互相注視,她不避開目光,並且過一陣子,發現她會出現在你附近,這可能是她也對認識你感興趣,這時便可以放心主動搭話。很多人擔心美女會顯得高冷、怕被拒絕,但主動一些其實會增加認識的機會。
與大人物互動:同樣的技巧也適用於認識重要人物。對男生來說,通常是對到眼後,對方會點頭示意,這時就可以開始聊天。
搭話方式:你可以用簡單的方式開場,比如:「怎麼稱呼?」或「我是 X」,讓對話自然展開,再來就是交換一下工作、興趣、判斷對方有沒有聊天慾望,如果沒什麼聊天慾望,就換去找下一個。記下名字跟背景知識很重要,方便你之後認識另一個人,或是做引薦者,可以在在陌生活動中,更有融入跟舒適感。
完全陌生的環境中,每個人都會認識大量的人,即便交換聯絡方式後,可能之後會有聯絡,可能不聯絡,這很正常。保持平常心。
教 AI 寫 Code
我在 AI 寫 Code 讀書會擔任的程式好朋友一段時間,一直被文科生驚訝到。有的人目前的題目,已經是 junor engineer 會被指派的任務了。
這些,許多都可以在 AI 協助下達成。
前陣子推坑我朋友直接用 Cursor 修改她放在 Hugging Space 的 Python 程式,後來又在人工智慧年會遇到她,她問怎麼在 Cursor 裡面用 Git 去做版本控制。一開始我是覺得文科生直接用 Dropbox 就好,但她很執意要學會 Git,因為把 code 推到 Github 很酷。
我並沒有像老師一樣的方式教她,而是展示我怎麼跟 Cursor 的 AI 對話,思考方式,去把流程搭建起來。由於朋友是公部門背景,因此我用公文流程比喻的方式,讓她理解 進版(commit)、退版(revert, undo),跟分支(branch)。
pull request 比較難解釋,到最後她還是沒懂 branch tree,但線性版本控制對她來說已經足夠了,並且也能透過 Cursor 的 Git Plugin 用圖形化方式操作。
新創青年貸款
青年創業貸款 100 萬元以下貸款只需要申請書,不需要保證。條件是 18 歲至 45 歲,已經登記公司,並且有上過政府創業輔導課程 20 小時。這個 20 小時可以透過中小企業網路大學的創業基礎先修課程。這是線上課程,沒有考試,你可以放著影片自動播放就好。
需要注意的是你不可以同時開多個課程影片播放,這樣時數不會被統計。貸款是直接跟銀行貸款,目前聽到有核貸下來的是合庫。貸款金額會看你的資本額,比如你資本額只有 10 萬,你就不可能貸 200 萬下來。
Makerkit
Makerkit 是我在使用的 production-ready 程度的 B2B SaaS Starter Kit,也就是你可以拿來開發 B2B SaaS 產品的程式碼基底。它是架在 Next.js/Remix 跟 Firebase/Supabase 之上,內建了像是 Auth、收費、組織管理等功能,是你啟動下個專案的好選擇。這不是無代碼工具,所以你還是需要一些程式設計的基礎才能順利使用喔!售價 $299 美金,由目前居住在台灣的義大利人 Giancarlo 開發維護。
主要的功能有整合好 Coverkit,主流的 CMS、Strip 或是 Lemmon Squeezy。
使用這套的好處是更新非常頻繁,在 Discord 的開發者社群非常活躍,你能跟許多獨立開發者,創業家交流。許多人在 #buildpublic channel 分享他們的產品取得回饋。
個人顧問服務
為了 bootstrap 我的公司,除了打算申請新創信用貸款外,並且提供個人服務的方式來獲取需要的資本。目前上完了申請新創信用貸款所需要的 20 個小時,年底可以來註冊有限公司申請 100 萬信用貸款了。
現在提供三個服務:
臨時 CTO 服務:對於非技術創辦人來說,找到合適的技術共同創辦人並非易事,
在這個過渡期,成為你的技術共同創辦人,與你一起討論技術的可行性以及當下最適合的下一步。
文科生的 AI 寫 Code:我是麻瓜友善的指導者。我幫助一位文科生學會使用 Cursor,讓她透過跟 AI 對話教她撰寫 Python 程式,並引導她學會 Git 進行版本控制。我將成為你的 Mentor,提供麻瓜友好的引導。
前瞻技術掃描:每個月我會挑選 2-3 個最近科技社群關注的熱門議題或技術專案,這些觀察基於我對科技社群的深入了解,幫助缺乏直接人脈的智庫分析師快速掌握最新趨勢。
有興趣的人歡迎顧用我,也可以先預約公益時數跟我聊聊。
記得幫我按讚加分享,也記得請我喝杯咖啡,謝謝大家,我們下週見!